2015年4月30日 星期四

《末代叛亂犯》放映

你是否曾感慨,學生時代背了許多遙遠的歷史事件,卻對於自己腳踏的這片土地所發生的歷史,有些茫然陌生?部分歷史事 件因為訊息封鎖而空白,曾經也有過無法自由記載、思想箝制的戒嚴時期。現在我們能夠從長者的口述、許多有志之士整理的史料當中了解過去,而看紀錄片更是還 原事件,與了解前因後果的一種方式。

解嚴之後,我們就順利得到自由了嗎?

穆勒藝文即將於6/15()6/26() 晚上7:30 播映 《末代叛亂犯》,影片重現1991年所發生的「獨臺會案」過程及臺灣的憲政發展。

放映地點:穆勒藝文 (台北市中山區北安路59533號B1)

低消入場、無須事先報名或另外購票




紀錄片簡介(片長約65分鐘)
    
1987年,臺灣解嚴,各種議題的改革與民主化聲浪四起。在政治上,為適應新的國際局勢,一群被稱作野百合世代的學生與各方工作者,希望政府重新制定一部符合臺灣現況的憲法。自1990年開始,開啟了長達一年的「制憲運動」,影響臺灣憲政至今。

1991年的59日,調查局逮捕了臺大社會所畢業的文化工作者陳正然,基層社運工作者王秀惠,高雄長老教會漁民服務中心的Masao,及當時就讀清大歷史所的學生廖偉程,不久後又逮捕了Masao在玉山神學院的學弟Cegau,五人被以懲治叛亂條例起訴,最重可以「二條一」判刑,此為唯一死刑。

調查局恣意進入校園,安排特務潛藏其中,引起軒然大波,亦引起深藏在民間對「白色恐怖」的畏懼。事件發生後,全台各地的學生於校園串聯罷課,社會各界進行聲援,進駐臺北火車站挺身抗議。立法院更因此於517日廢除實行長達42年的懲治叛亂條例!

本片希望在二十四年後的今天,不僅讓當年的參與者訴說這段記憶,看見歷史與憲政改革,亦透過他們不同的身分:原住民、女性、執法人員、學生、教授、基層社運工作者,重新理解那一代人對臺灣社會的想像,希望現在的我們,臺灣不同階層的人們都能一同活在更好的臺灣社會。

《末代叛亂犯》起源於導演廖建華閱讀史明自傳《史明口述史》中「獨台會案」敘述後,震驚於解嚴後調查局進入校園以思想叛亂的罪名逮捕學生。廖建華認為此事件深具歷史意義,希望透過拍攝紀錄片進行爬梳並呈現。因緣際會下與其他三位仍就讀清大的學生,一起組成了「清華大學獨台會案音像紀錄小組」。

2013年末「清華大學獨臺會案音像紀錄小組」開始進行紀錄片《末代叛亂犯》的籌備與拍攝,至今已深度訪談超過40位事件相關人,爬梳歷史文獻與調查局檔案,以紀錄片的方式重現1991年所發生的「獨臺會案」過程及臺灣的憲政發展。本片希望重現獨臺會案此一被歷史遺忘之事件,喚起民眾對臺灣歷史的關心,了解台灣民主化與憲政發展,看見當時的人們如何想像臺灣社會,透過本片再次思考不同階層的人民如何共同生活於更好的臺灣社會。

《末代叛亂犯》透過一系列的映演計劃進行全台放映,並於放映期結束後上傳網路空間,不以本片作為營利之用,以達歷史資產之公共性。517日將於當年全台聲援集結地「臺北車站」大廳舉辦特映會,同時5月至6月於全台獨立空間同步上映。

 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