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5月12日 星期三

5/9(日)咖非正義放映紀錄


今天的Q&A特別豐富,主辦單位文彥非常認真仔細回答大家的問題,充實到像上了很完整的課。這場的觀眾真的是賺到了!看了一部很棒的片子,喝到一杯好咖啡、還附贈一堂課程。

穆勒藝文整理今天的問與答如下:

貞元問了農民無法自己決定價格的問題。由於咖啡的收購價是依照期貨價格,(期貨並非是貨品,而是一種法律契約。雙方約定於未來某一天就某種實質商品,金融 資產依照合約的內容交易。當初是針對現貨交易價格易受波動的缺點發展出來。例如:農產品容易遭受風災或各種因素減產,造成價格波動。)這個機制形成後,現 貨交易者就依照期貨價格進行交易,有些跨國公司在世界各地收購,為避免收購價格混亂,就全部依照紐約的期貨市場價格。

紐約期貨市場價格從此決定咖啡農的收入,導致價格與價值脫鉤--種植品質更好的咖啡豆,卻無法賣到更好的價錢。那麼從什麼時候開始,咖啡在自由市場當中價格崩盤呢?

為解決咖啡價格不穩定,1950年國際咖啡組織成立,咖啡的最低收購價由國際咖啡組織簽訂,當時每公斤約2.5美元,但1989年 柏林圍牆倒了以後,冷戰體制鬆動,全球經濟邁向市場一體化,殺價競爭愈演愈烈,美國也不再需要補貼南方,咖啡協議遂瓦 解。90年代,更發展出到新興國家種植咖啡,新興咖啡產地越南,現在已成全球 第三大產地,供給更多的情況下,價格更不可能回頭,現在已跌破一美元,大約在0.6元上下。

再來談到第三世界貧困的原因,主要還是在富國 對於農業的補貼。他們用工商的獲利補貼本國 的糧食,再傾銷到第三世界,導致第三世界無法栽種糧食,因為沒有任何競爭力,他們只好栽種咖啡之類的經濟作物,但是咖啡價格崩落,而隨著石油價格上漲,也 時時牽動糧食價格,這是非常不公平的交換,他們買不起糧食的情況下,咖啡也不能吃,所以陷入赤貧的情況。

有經濟學者說,公平貿 易是補貼咖啡農,會破壞自由經濟和市場價格。這個說法是有大問題的,公平貿易的價格只是反應成本、拒絕剝削而已,和富國的補貼政策不一樣。

這部分可以參考書籍:終結貧窮、經濟殺手的告白

第三世界為什麼一定得種咖啡?不是因為他們的環境本來就最適合種咖啡,非 洲的發展完全是出於西方殖民者開闢原料。就像過去台灣沒有甘蔗這個作物,是因為日本殖民時,權力滲入台灣經濟活動的所有部門,發展製糖產業而來。

非洲的農村原有的自然經濟及其生產架構,因為受殖民而趨於瓦解,帝國主義國家建立起單一經濟體制,並被強行納入資本主義國際勞動分工。表面上看,社會生產力特別是農村商品性經濟在短時期內迅速發展,如迦納1891 出口可可幾乎占 了世界總產量一半、烏干達棉花出口量暴增。但這些財富絕大部分都落入了西方殖民者手中,非洲的沃土被殖民者無償侵佔用於開辟種植園,土地和糧食問題日趨嚴重。非洲國家獨立後,對原殖民者經營的種植園普遍採取了國有化或 征購股份等措施,但由於各種政治和經濟的原因,例如缺技術,缺投資,管理不善等,不少出口 經濟作物出現了衰退,歷代栽種經濟作物,轉種糧食作物面臨種種困難。

他們都是水準最為低下 的國家,工礦業亦十分薄弱,正是這一兩種經濟作物收入,才使國家機器得以保持運轉。所以這些國家的經濟架構就顯得格外脆弱,一旦國際市場發生變化,整個經濟就將蒙受嚴重影響。 

自由競爭並非壞事,像我們熟悉的,做得好、做得多的理應得到更高報酬。但是擺在窮苦的地方來看,有可能是一件無法收拾的事情。假設沒有基本工資的保障,為了求生存,每個人都以更低價來換取機會,會使價格崩盤,且讓這些貧苦階層做到血本無歸。所以我們發揚公平貿易的精神,就像基本工資的概念一樣,然而公平貿易絕對不是多給一點錢這樣的概念而已,它還包含了永續發展及減輕貧窮策略、透明的管理模式和商業關係、性別平等、提供生產者一個健康及安全的工作環境,如有兒童的參與,則不能影響兒童的完整成長、安全及教育的要求,同時也必須符合聯合國兒童權利的慣例及當地的法規、鼓勵更好 的環保實踐及負責任的生產手法。 試圖賦權給他們,讓他 們扮演更積極的角色,而不是接受 捐助的人。

有人繼續提問,公平貿易講的對象都是第三世界的農民。而台灣農業其實有一些類似的問題,是否能夠以公平貿易的概念去改善這個環境?

說起來,扣掉肥料、種子、耕作器具等花費,台灣農民的勞力所得是在基本工資以下的,除了工資問題,還有各種企圖闖關的法案,都是為了炒作農 地,卻沒有鼓勵農業生產,像農發條例18條修正案,和後來的農村再生條例,在在讓農民無法靠耕作得到應有的收益,反而依賴砂石、土地變更、提供垃圾掩埋、 蓋工廠等獲取利益。公平貿易無法直接套在台灣農業中解決問題,但我們可以學習這當中改革的精神和認證的機制,發展出適合台灣農業的fair trade

再提到,為何提倡有機農業沒辦法完全解決問題。我們可以看到,現在坊間很多連鎖的有機店,但裡面大部分是賣營養食品,這些產品的利潤比新鮮蔬菜高太多了,所以有機農並沒有等比例增加。加上進口和加工都沒有認證,不健全的市場,讓農民很難冒著風險花大錢去做土壤檢測、轉為有機耕作,因為我們無 法保障他的利益。加上台灣農民擁有的土地也不大,很難控制上游的水源是否有污染,讓成為有機農難上加難。

以上為穆勒藝文整理,如有問題或是補充可以直接回覆! 

沒有留言: